2020年2月,我丈夫外出数周,而我独自在家写作专业配资股票,照顾我们年迈的狗和襁褓中的儿子。那时经济形势向好,医疗体系稳健,病毒离我们十分遥远。每当孩子在黎明前醒来时,我会带他去24小时营业的超市或药房,囤积纸巾、奶粉、意面、狗粮和布洛芬混悬液。我开始习惯在晚间烹饪时开着新闻,关注医生们的社交账号动态。虽然当时并不知道,自己究竟在为何做准备。
这个月开始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不祥预感。表面上看一切如常:经济数据亮眼,居民消费活跃,物价平稳,汽车展厅摆满新车,超市货架琳琅满目。但前两天我发现自己给孩子们买了几双能穿到大的鞋,银行活期账户里多留了一笔不转存的现金,连看中的绣球花和花盆也最终没下单。或许不那么相关的是,我最近总盯着集装箱货轮实时航线图和美国西海岸港口的监控画面,仿佛要通过这些电子窗口,亲眼见证贸易战的每一场交锋。这场由关税引发的经济衰退,像雾霭般似有似无——既近在眼前,又难以捉摸。经济正处于临界点,我们应该做好准备,尽管说不好究竟要准备什么。
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印证了这种微妙的变化。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3月,美国经济年化萎缩0.3%,而上一季度还保持着2.4%的增长。数据表明,特朗普时代的经济滑坡已悄然开始,但情况错综复杂。GDP骤降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统计假象,企业为应对白宫贸易政策提前做出调整,导致数据波动。剔除波动的库存和贸易因素后,“核心GDP”在第一季度保持稳定。消费支出占经济三分之二,稳健前行,尽管增速稍有放缓。
然而,在4月2日的“解放日关税政策”前,各企业争相购买大宗商品,提前囤积库存,原材料价格被提前锁定。进口额激增,年化增速达41%。投资激增和库存膨胀将GDP推高了近4个百分点,但进口的激增又将其拉低了5个百分点,最终让该季度经济数据出现赤字。
特朗普的支持者却为此欢呼。贸易顾问纳瓦罗(Peter Navarro)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:“剔除库存和关税引发的进口激增影响,实际增长率仍有3%。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负增长数据。” 也许纳瓦罗是这么认为的,但第一季度经济根本乏善可陈。尚未落地的关税扭曲了商业活动,波及数千亿美元产值。它们并未从根本上改善的经济状况。
如今,针对中国商品145%、 其他国家10%的商品关税已生效。尽管美国季度GDP和月度失业率报告尚未显现衰退迹象,但经济内伤正在蔓延。白宫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中毫无进展。每周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持续攀升,裁员潮来势汹汹。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。企业主举棋不定,纷纷暂缓扩张计划,物价开始上涨。经济学家预测,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将为贸易壁垒多支付4900美元,这些开支将渗透在超市货架和电商包裹的每个角落。
比经济衰退更诡异的事情正暗流涌动。离开中国港口的集装箱船日渐稀疏,西雅图、塔科马、洛杉矶和奥克兰的泊位相继闲置。考虑到骤减的进口量,西海岸的码头工会已发出大规模裁员预警。供应链的某个环节已经断裂,其他环节也面临崩塌:货运公司、卡车运输公司、最后一公里承包商、送货司机……多米诺骨牌效应才刚刚开始。
供应链危机正像涟漪般在全美扩散。未来几个月,担心短缺和通货膨胀飙升的消费者可能会出现恐慌性囤货。担心货架空空的商家也可能限制采购。即使是不太关注新闻的美国人,看到邻居们大包小包囤货,也会忍不住加入抢购大军。商家可能会借此哄抬物价,哪怕它们并不受关税影响。成本将水涨船高,某些商品甚至可能出现短缺,尽管说不准具体的种类。
随着通货膨胀上升,经济增长将放缓。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正计划大幅削减政府开支。与此同时,企业将不再雇佣新员工,在职员工将严守岗位。光是这些就足以推高失业率。也许到经济正式进入衰退时,特朗普政府能签成几项贸易协议。然而,正如前几年的教训,供应链一旦中断,需要数年才能恢复正常。飙升的通胀也不会轻易回落。
现在已不是2020年2月。无论发生什么专业配资股票,其杀伤力都比不上那场大流行那么严重,破坏力不会那么强,持续时间更短,也没那么令人害怕。尽管如此,这仍然是一场复合型危机:涉及全球,且令人费解。我不知该如何应对。也许到周末的时候会去囤些狗粮和布洛芬了。
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